我們經常聽到這一句話: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。這是部分合夥人可能會對你說的話,這可能是為了結合力量、共享資源,或者是合夥人想要凸顯自己存在團隊的價值。但是,這真的是無可挑剔的真理嗎?我們應該盲目的相信這個觀點,還是需要更深入的理解?
一個人走得快:獨行者的優勢
讓我們先看看這句話的前部分:一個人走得快。這裡的主要意思是指,當你獨自創業時,你可以自由的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進行。你無需等待其他人的同意,不必考慮他人的想法,你可以更快的做出行動和決策。對於一些追求效率和自由度的人來說,這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。
一群人走得遠:團隊的力量
現在,讓我們看看這句話的後半部分:一群人走得遠。這裡的主要意思是,儘管自己一個人可能行動更快,但擁有合夥人通常可以走得更遠。當你與他人一起工作時,你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識和技能、想法,共同克服困難,並一起創造出比單一個人更大的成就。這種合作的力量,可以推動我們達成更大、更遠的目標。
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是鬼話還是真理?
那麼,我們是否應該盲目的相信這句話呢?我的答案是:否。理由很簡單。這句話所描繪的並不是絕對的真理,而只是一種觀點,一種看待事物的角度。在創業方面,合夥人的好處和一個人的好處都是存在的,並且在不同的情境和目標下,這兩者的價值會有所不同。
因此,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,而不是盲目的接受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。你是一個喜歡獨立思考並善於自我管理的人嗎?那麼你可能會發現,你能夠獨自走得非常快。相反,如果你善於與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工作,並且你認為在困難面前,團隊成員應該要一起想辦法克服困難,那麼你可能會覺得,一群人能夠走得更遠。但這點需要考量合夥人團隊是否有在做事,或面對困難、挑戰時能一起並肩作戰。若沒有的話,寧願一個人走得快且遠。
筆者的創業故事:當合夥人成為累贅
創業是一個艱難的旅程,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努力。有時候,一個可靠的合夥人可以分擔壓力,提供支援。但當合夥人並未如你所期望的那樣投入,而又佔有大部分的利潤時,情況又會如何呢?這是我創業時面臨的一個真實挑戰。
我和我的前合夥人在創業初期達成協議,會共同努力,並樂於共享創業的成功。然而,現實與理想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鴻溝。我開始注意到我的合夥人每周只有一天出現,而且只工作半天,相較於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投入事業中有極大的差距。他對於創業的各項工作並無太大的興趣,也沒有積極嘗試深入了解。
更糟糕的是,當我因為生病住院兩個月,並在出院後需要休養時,我們的創業計畫完全停擺。這段期間,我的合夥人並未嘗試接手工作,我們的業務進展完全中止。這對於任何初創公司來說都是致命的。而當我回到工作崗位時,一切都得重新開始。
我開始問自己,面對這樣的合夥人,我是否還需要他?我需要一個在創業過程中能與我一起努力的人,而不是一個不願投入實際工作的人。畢竟,他擁有40%的分紅,卻對公司的成功並無太大的投入。於是,作出了獨自前行的決定。
此案例反映了我之前提及的觀點——在創業道路上,有時候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。當你的合夥人不能給予需要的支援時,一個人走得快可能更適合你。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並且勇於做出必要的決定。
結論: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道路
結論是,這不是關於誰是對的或者誰是錯的,這是關於理解自己的需求,了解自己的優勢,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。我們都有自己的歷程,目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、方式也會有所不同。因此,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既能滿足自己想法,又能發揮自己優勢的方式。
所以,下次當有人告訴你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時,你不需要無腦的接受這個觀點。而是要深入思考,這合夥人對你來說有什麼具體的含義,並根據這個想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。因為,畢竟我們的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,而不是別人給你畫出來的。